借着课程大作业的机会对微信生态圈的概念做了一个小小的梳理
什么是微信生态圈
传统的生态圈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各个部分间通过资源的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商业生态圈,指商业活动的各利益相关者通过共同建立一个价值平台而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力求“共同进化”。现代企业,从企业的各项业务,到企业间的关系,都是一种互联的概念,只有建立良好的生态圈,才能充分地整合资源、互惠互利
与生物生态圈相比,有很多类似之处,首先竞争性依然存在,但更多是强化了彼此间的联动性、共赢性和整体发展的持续性;其次弱肉强食的收购、吞并现象依然持续,一些非正当竞争依然存在,这就是生态圈的自由性体现。最后生态圈还存在一些非主流甚至怪异的现象,这是进化的体现。
具体到微信,微信生态圈同时实现了沟通、经营、购物、支付一体化,以微信平台为核心,出现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结构
对比,直观了解微信生态圈
生态圈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生态圈的具体模式也和企业的运作方式息息相关
百度自喻“冰山”,海面上是手机百度和百度地图两大入口,中部是核心业务搜索,海底则是O2O(线上线下连接)的3600行
腾讯主打流量,在qq时代,凭借qq吸引的流量,腾讯的很多业务都能快速崛起。腾讯要做“亚马逊森林”,森林中央是腾讯自己的线上内容,以微信和手Q两大社交平台输血投资领地,最终实现连接一切“树木”。
生态圈内的良性循环:第一,微信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其他的厂商借助微信的能力去获取用户要比自己获取外部流量成本更低;第二,微信被动或主动承担了流量分发的重任的同时,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逐渐在自己的App里生长出社交之外的其他功能,如资讯(微信公众号)、金融(支付和理财通)、搜索、游戏(小游戏)、电商(小程序)等,这些能力又反过来加强了微信对用户的粘性。
发展过程
微信Wechat,正如其名,它本来的定位是一个聊天工具,又是怎么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生态圈的呢(做一个时间轴)
**2011年1月-**微信发布1.0测试版本,当时只有即时通讯、分享照片等比较简单的功能,那会儿的微信还只是个移动端即时通讯工具。同年,在随后更新的版本中,语音对讲、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摇一摇等新功能的叠加,让微信摇身一变成为社交应用。
**2012年3月-**微信用户突破1亿,4月份,微信更新的4.0版本中推出了朋友圈功能,增加了用户粘性,微信基于熟人的社交圈逐步建成。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循环。
**2012年8月-**微信发布5.0版本,推出游戏中心、微信支付等商业化功能。
几年来随着微信推出的几项重大服务逐渐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也从一个轻量级社交工具逐步成长为中国最有价值的移动交互平台。2017年开始,微信更是动作频频。
**2017年1月-**微信推出了应用号,及小程序。张小龙是这样介绍小程序的,“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
**2017年2月-**微信发布了《2017微信春节数据报告》,报告显示除夕至初五微信红包收发量达460亿个。
**2017年3月-**微信指数上线,按照官方说法,微信指数是微信官方提供的基于微信大数据分析的移动端指数,动作不大却影响深远。
捕捉热词,看懂趋势
监测舆情动向,形成研究结果
洞察用户兴趣,助力精准营销
**2017年4月-**微信小程序开放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功能,从此打通小程序与朋友圈和公众号文章。4月17日小程序进一步开放第三方平台的功能和数据接口,以及代码包的大小。
微信订阅号满足了基本阅读需求,在流量去中心化中,成功催生了一波内容创业者。与此同时,微信服务号满足了基础的生活服务,提供了一个商家和用户连接的通道,于是服务号基本成了商家标配。而小程序的出现更是给了消费者一种“微信在手,天下我有”的体验,同时对开发者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可能。
盈利模式分析
目前微信的发展重点也是主要盈利来源有6大方面,分别是电商,移动支付,O2O, 生活服务,理财和游戏。
盈利模式,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品牌广告收入。微信通过公众平台,依靠较多的用户量带来较多的点击率,可以吸引品牌广告的投放。但是由于社交网站有低广告响应率的特点,因此广告客户也会慎重考虑在像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但微信现在根据需求可以开发接入各种应用。关注某些公众账号,可以实现查天气、查路况、查违章、查快递以及订酒店等几乎所有生活应用服务。应用同时又能很好实现和用户的互动以及CRM管理咨询。随着app以及html5的开发火热,势必会出现功能性的收费应用,特别是游戏应用。随着用户对微信的认可以及将微信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优秀的收费应用的出现是双方需求的必然。比如,购物频道,游戏频道,广告推广之类,合作的商家需要给腾讯一笔可观的费用,用以提高自己在微信平台的知名度,品牌广告也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服务来进行宣传。
其次,和其它网站或相关应用进行收入分成。微信利用自身庞大的用户群,把大量的用户群转移到其它网站上,进而和其它网站进行广告分成。或者通过对市场的占有,像腾讯旗下QQ一样扩大其公司的影响力,进行公司周边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例如在微信平台与好友进行娱乐和游戏,很多都是腾讯官方发布的,而腾讯的游戏可以通过一些增值服务收取费用。微信将来进入PC端,其生态链上的潜在利益甚至高于对公司的QQ。
第三,运营商分成。随着4G的正式商用,移动媒体将迎来快速发展期,而微信天生就具有完全和移动介质良好融合的特点,这样就可以和移动运营商进行流量分成。随着6.0短视频微信的推广和4G带来的高速移动网络,运营商目前都推出了微信专项流量包。
第四,微信支付,微信理财以及微信会员卡,微信支付,方便微信平台下的交易。其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以支付宝为首的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巨大威胁。微信理财,通过此项服务,帮助企业进行筹资,同时收取企业的一笔费用。微信会员卡作为微信商业化第一个重要产品,微信微生活服务接地本土商家,可以深度结合到商家的CRM系统中,加上微信移动支付的完成,微信会员卡基于地理信息、时间、用户日常消费习惯,以及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推荐周围商家微信会员信息,查找附件的商家,推送相关生活服务信息以及与商家分成收取广告费。
公众号
个人或商家在微信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即将企业信息、服务、活动等内容通过微信网页的方式进行表现,用户通过简单的设置,就能生成微信3G网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企业品牌展示给微信用户,减少宣传成本,建立企业与消费者、客户的一对一互动和沟通,将消费者接入企业用户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促销、推广、宣传、售后等。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微店就类似于移动端的淘宝店,主要就是利用社交分享、熟人经济进行营销。
小程序
小程序对于生态圈的建设,公众号自媒体对于变现机制的不断梳理造就了微信体系内部又一次的流量红利。 正因为是流量在内部流转分发,小程序反倒增强了用户的粘性而非分发至第三方平台。
在小程序出现之后,事情发生了两个变化:第一是微信的流量始终在内部流转,比如一个典型的知识付费流程:观看公众号→被引流入小程序购买课程→小程序内听课→回到公众号反馈,这一过程中是不会跳出微信这个体系的;第二是正因为小程序通过分享等形式找到用户、产生需求,这些需求更多是即时性的、有一定社交属性的、非长期稳定的,所以对社交网络有很高的依赖度,比如典型的朋友圈英语课程销售,因为看到朋友分享而产生了购买欲望的人群比例是非常高的。
小程序按照落地场景分类:目前以电商、游戏、内容付费为主。从场景区分,微信生态内产品后端变现的主要方式包括电商、游戏、知识付费、在线阅读、资讯平台等,其中主流的主要是电商、小游戏和内容付费三种,目前变现的场景仍正在不断拓展。
电商: 目前小程序变现方式最普遍的形式就是电商,社交电商和之前传统的电商最大的区别在于消费者需求产生的逻辑是不一样的,传统电商消费者需求更稳定,有需求后在应用里面搜索商品;而在社交网络当中,电商的商品资讯和服务需求来自于精准订阅和增量需求,因此社交网络产生的购物需求更加个性化、即时性和受他人影响。这块是增量市场而非抢夺存量份额。
社交游戏:截止到2018年3月,微信小游戏玩家已经达到4.5亿,小程序用户则达到5.6亿的规模,小程序用户当中小游戏普及率已经超过80%,而媒体GameLook披露, 4月底《海盗来了》的日流水已经突破了200万元,小游戏正成为微信体系内一个重要的变现出口
内容付费: 主要包括小说漫画等订阅付费和知识付费。次前微信公众号已经把内容和知识付费的路径打通,而小程序关联微信订阅号之后可以方便的调用支付接口,构造微信体系内的知识付费闭环。目前公众号大V的变现模式除了广告之外,更具规模效应的无疑就是知识付费。咪蒙、新世相、吴晓波、逻辑思维等行业领域的KOL都开通了自己的知识付费渠道。
实例:摩拜、教育应用打卡等
一个新用户是怎样使用摩拜的?
1)微信扩大了摩拜的影响力
拍脑袋一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吧?不就是掏出手机、扫二维码、开锁骑车吗?
根据统计显示 :有 82.3 % 的人第一次使用摩拜是通过微信扫一扫而不是摩拜单车 APP
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摩拜单车依靠微信平台极大地推广了自身的影响力
吸引了更多的新用户加入了摩拜的行列
2)微信简化了摩拜骑行步骤
除了扩大影响力之外,摩拜单车还利用微信平台极大简化了骑车的步骤
2017年初,我们发现,大多数用户习惯了用微信扫码骑车,
但这个过程需要经历以下五个步骤:扫码—H5—跳转—下载—注册。
冗长而繁琐,如果你大夏天的早高峰时间站在烈日底下经过这样繁琐的步骤扫码骑车,可能很多人都会烦躁不已。
2017年2月,整个摩拜运营团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微信小程序发布之后作为业内第一批的合作伙伴全面接入小程序。
正如小程序倡导的“用完即走”的场景,这一举措在线下很快解决了大量用户使用产品的门槛问题。
在身份证号实名认证这个环节,通常的操作是需要用户填写一串数字,后台校验,然后返回继续操作。
因为微信的用户都是实名认证过的,因此用户在小程序中使用摩拜,只要点击一个授权操作就可以完成实名认证的步骤。
这种合作极大地方便了新用户使用摩拜,吸引了更多用户加入了摩拜的行列
3)微信提高了膜拜使用率
通过微信平台,摩拜不仅仅增加了用户的数量,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率
摩拜通过统计数据发现,人们通常会在周一到周五使用摩拜单车,一般一周五次居多
于是摩拜就通过微信平台提出了一周满七次骑行送微信支付优惠劵的活动
该活动的提出使得摩拜的使用率大大提高。
存在的问题
变现形式单一和头部效应不断加重
原有微信公众订阅号的生态面临2大问题:变现形式单一和头部效应不断加重,导致UGC生态不能进入良性循环,甚至部分公众号创作者开始退出微信这个平台。首先是旧有生态下变现模式单一。
新榜针对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等多位内容创业者进行了样本量为2887份的问卷调查,其中软文广告和流量主分成仍然是内容创业者最主流的变现方式,分别占内容创业者变现形式的18%和36%左右,但这两类变现模式都有比较明显的天花板,且非常依赖流量的获取能力。变现效果较好的电商、知识付费等C端模式目前分别占比仅为3%和1.7%。
版权保护:内容平台应该严禁抄袭洗稿,构建优质内容生态才是正道
原创内容被频繁抄袭这个顽疾难治的背景下,获利的反而是那些“内容搬运者”。维权骑士曾发布报告称,60%以上的自媒体遭遇过侵权,其中直接抄袭和洗稿是两种最常见的形式。
原因之一:目前各大平台为了鼓励创作者多成产优质内容,纷纷设立了补贴机制。但是,在这种激励体系下,无可避免地要求创作者们去达到一些考核指标(比如阅读量、互动量等)才能拿到奖励。而为了快速冲到指标要求的数字,部分急功近利的账号运营者可能就会选择抄袭和洗稿等投机取巧的方式。
竞争–与苹果生态圈之间的冲突
各类丰富的App应用必须以手机为载体来呈献给用户使用。苹果的App Store就是一个下载大量应用程序的窗口,于是以苹果手机为载体的应用程序生态圈形成。
而就在不久前,微信推出的小程序生态圈火热起来,类似App Store的第三方,但推荐的不是App,而是小程序,从此应用程序的窗口就可以从微信端涌入。而苹果希望App Store是唯一的应用入口,用户想找任何功能和产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App Store,而不是任何第三方。可想而知,微信小程序确实威胁到了苹果。
对于一个免费App来说,苹果允许你有极大的用户量,前提是你的业务不会威胁到苹果。比如 Instagram;如果威胁到了,利益和苹果分成也可以,这样就是哥俩好了,相当于威胁消除了。但如果一个免费的App不仅用户量大、业务上对苹果有威胁,还不和苹果分享利益,苹果自然要想办法「消除」威胁。消除不一定要把它下架,下架是最后的手段,在这之前,下马威证明谁才是老大,于是苹果强硬要求微信接入IAP。
IAP是指苹果为各类APP提供平台,用户无论购买APP,还是购买APP中的服务,只要用户花钱购买的不是实物,都要走苹果指定的IPA虚拟支付渠道,苹果从中抽成30%。比如,你如果要为自己喜欢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打赏,打赏必须经过IPA渠道,赏金的30%归苹果所有。
其实这样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正如微信公众号平台向作者收手续费,我们默认了这是合理的,因为它直接地提供了分发工具和分发渠道(公众平台和客户端),就像苹果每年收开发者 99 美元年费一样,它提供了开发工具和分发渠道。
目前,微信拒绝接受苹果的IPA条款,已经下架了赞赏功能,就连替补的个人二维码收款功能也被迫停止。两个应用程序的生态圈至此拉开割据战。
未来
小程序上线后,微信生态迎来了巨大的用户红利,社交分享带来的低获客成本和新的用户场景让许多的厂商和产品受益,这一波人口红利正逐渐走向下半场,腾讯将进一步清晰界定规范分享行为、维持社区的健康度,而总体上微信生态内部可以落地的场景将更加丰富,甚至将逐渐像原生App生态靠近,因此占据原生App付费主流的游戏产品将逐渐在小游戏上复制;电商和知识服务的客单价将逐步提升;CPS模式接入的SKU将更加丰富。
小游戏前景巨大:增强用户粘性,落地场景变现顺畅
在放松了对小游戏的限制之后,微信小游戏将成为小程序生态当中的重要一环。2017年12月跳一跳首先以首页推广的形式上线测试,同期还有一批轻度小游戏上线;2018年1月微信公开课Pro上张小龙正式发布2018微信全新计划:玩一个小游戏是正经事,并披露小游戏的累积使用用户数已经达到了3.1亿,其中风靡朋友圈的小游戏《跳一跳》的DAU已经突破了1亿; 2018年3月微信小游戏正式开放全类目测试; 3月29日,微信官方公布小游戏创收模式以及分成比例,创收模式主要分为安卓道具内购和小游戏广告流量分成
小游戏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社交化、中度化、和原生手游App联动。 微信小游戏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群分享,能利用创新玩法造成口碑效应实现迅速聚量,原生手游App的传播带量占新增比不会超过10%,但微信上小游戏的传播带量占新增比超过70%,这决定了原生手游App更多的获客方式是买量,而小游戏则是通过社交属性裂变导量。
小游戏未来的变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广告和内购充值,而内购充值上轻度游戏远不如重度游戏氪金属性重,未来随着小游戏承载能力变强,重度小游戏将逐渐上线。
电商和知识付费将逐渐经历客单价的升级
目前电商和知识付费的人群分布更偏向中年人,消费能力巨大。目前小程序电商使用人群中,超过25%以上为30-39岁人群,另外接近20%来自25-29岁,这部分为目前中国最具消费能力的人群,预计小程序下的电商将逐步实现更加重度的购物体验,整体的客单价有望提升。
另外,微信的场景天然适合知识付费。以逻辑思维为例,最初逻辑思维的主阵地在微信公众号,其后逐步发展出来了得到App、得到小程序等其他平台,最开始提供的产品为60秒的语音订阅,定价为免费,逐步上线的是音频和视频节目,客单价同样较低;其后逻辑思维开始逐步上线专栏音频和文章,在得到App和微信小程序上均可订阅,客单价约为100-200元左右;而在2016年,罗振宇正式开启线下的跨年演讲,门票收费880-3580元/张不等。未来线下培训、线上定制化服务等形式都会出现,并且定价可能会更高。
结语
微信已经逐渐从一个产品演变成为了一个具备跨时代意义的平台系统,不断完善的微信生态圈给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无尽的可能的。
参考资料
https://my.oschina.net/u/2520763/blog/654903
http://news.iresearch.cn/zt/267853.shtml
https://www.cnblogs.com/sunniest/p/4189117.html
http://www.opp2.com/84667.html
http://www.woshipm.com/it/834452.html